2025年6月17日下午,贵州大学教师工作处联合物理学院举办“新时代教师核心素养与AI教育创新”教学工作坊,首场讲座特邀吉林大学张汉壮教授作专题报告。张教授以《如何做个新时代的好老师》为题,从课程内容、教学方法、教学过程三个维度,深入剖析新时代教师的核心素养与育人使命。讲座由物理学院党委书记梁方毅主持,教师工作处副处长唐颖、物理学院副院长刘艳辉出席,全校36个学院百余名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学习。
张汉壮教授指出,新时代的好老师不仅要有可见的教学成果,更需具备深厚的学术内涵、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真挚的育人使命。他强调,教师的优秀标准不应局限于“名师”称号,而应体现在课程内涵建设和教学实践创新上。教师应内化于心,深刻理解国家“立德树人”政策的发展脉络;同时外化于行,依托AI赋能教育模式,深化课程思政,在知识传授中塑造学生的价值观、人生观、世界观。
张汉壮教授强调,提升教学质量有三大关键:一是深化课程内涵。确保内容的科学性、系统性,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的整体价值;二是创新教学方法。通过多元化教学资源,激发学习兴趣,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;三是优化教学过程。平衡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,实现价值塑造、能力提升、知识积累的有机统一。
张教授以自身经验为例,分享了其四门国家级一流课程(《物理学导论》《物理与人类生活》《力学》《电产生与传输虚拟仿真》)的建设成果,并构建了涵盖PPT、授课录像、音频、演示资源、数字教材的五维数字资源库。在教材建设上,他创新提出“四部曲”模式:纸质教材→新形态教材→数字教材→数智教材。此外,他巧妙结合“魔术演示”诠释物理原理,生动诠释了“魔术非魔术,原理亦物理”的教学智慧,展现了技术赋能下教师不可替代性。
在互动环节,教师们围绕课程建设、考核评价、专业发展等议题踊跃提问。张教授结合自身经验,以幽默风趣、深入浅出的方式逐一解答,现场气氛热烈。参会教师纷纷表示,讲座为教学创新提供了新思路、新方法,未来将积极践行“态度决定一切,高度决定视野”的教育理念。
张汉壮教授简介: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,教育部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国家级教学名师。主持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,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,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,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1部,编著新形态及数字教材8部,并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、全国杰出教学奖、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荣誉。
图文:令狐双艺
一审:赵光菊
二审:刘艳辉
三审:梁方毅